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成果 - 正文


刘晓勇: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

2024年03月20日  点击:[]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党中央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提出的重大决策,明确了新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决定力量,指明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必须准确理解“新”和“质”的规定性。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特点是创新,根本目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在传统生产力基础上通过培养新动能、新产业、新模式,实现全要素、可持续、更美好的发展目标。

以科技进步创新为核心驱动。新质生产力首先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生产力,强调将科技的原创性和颠覆性成果应用到具体生产当中。原创性和颠覆性的科技成果并非普通的进步或者边际上的改进,而是那些对世界有新理解的重大发现,包括新的科学理论的发现、新的生产工具的发明、新的制造技术的问世、新的生产要素的加入和新产品及新用途的开辟。如果说过去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依靠劳动力、自然资源和资本在量上的积累,那么,在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的今天,科技创新已经构成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和创新不仅可以通过引进新型工艺和技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改进产品质量,而且可以突破传统产业的发展局限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党中央提出新质生产力,展示了通过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增长的坚定决心。

以战略新兴产业为基本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指的是以重大技术突破与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绿色环保、生物技术和深海空天开发等产业。未来产业指的是面向未来社会重大需求、当下尚未成熟但已经出现重大技术突破并有望开辟发展新领域的产业,包括基因技术、人工智能、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和机器人等产业。党中央提出新质生产力,本质上就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的生产力。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举措,有助于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就是抓住引领世界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不仅能有效助推我国转变传统发展方式构建新发展格局,也将有效助推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先机、争一流,赢得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

以优化要素配置为根本保障。新质生产力是通过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生产力,实质上是通过数字经济实现生产力各要素优化组合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当前,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制造业大而不精、传统产业存量较大等问题长期困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技术范式创新,具有广覆盖、多链接和强渗透的特征,正在成为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新引擎。一方面,数字经济拓展了产业链的分工边界,提升了产业链的适应效应,推动了产业链的加速整合,形成了以数字产业链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竞争模式。另一方面,数字产业链为产业高端化提供了有效的科技牵引力,改变了原有的成本结构,实现了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提高了产业链的高端链接能力,从而大大提升了传统产业竞争力。正因如此,党中央把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为战略任务,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是我国持续壮大实体经济、推动产业链高端化的有效措施。

实现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全要素生产率是产出与要素投入之比,对全要素生产率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技术、人才等要素质量和资源的综合配置效率。党中央之所以要把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视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就是要改变以前那种单纯通过劳动力、资源和资本的投入来换取生产力发展的粗放式发展方式,进而通过生产效率提高和资源配置优化实现社会财富的持续积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通常以两种手段实现,一是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二是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前者依赖科技创新,后者依赖制度改革。具体而言,就是既要支持科技创新,用科技创新的力量拉动经济发展,也需要深化改革开放,通过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消除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

助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习近平总书记说,“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说明,以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单纯量的积累为主要增长动能的传统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打造为新的增长引擎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摆脱高碳排放增长模式并赢得战略主动的唯一正确选择。事实上,新质生产力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主驱动力,既符合新发展理念,也具有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中的生物制造产业为例,当前广泛被使用的乙肝疫苗、胰岛素、玻尿酸、胶原蛋白、燃料乙醇等,都是利用生物制造技术生产出来的绿色产品,这些产品不仅附加值高,而且环境代价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兼顾。我国是工农业大国,资源消耗多,生产排放量大,通过生物制造等先进技术实现变废为宝,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向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新质生产力是契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而“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因此,新质生产力之“质”,也必然指向人民群众更美好的生活品质。首先,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必然带来产业结构的转型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必然带来社会财富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其次,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引领下,新质生产力在推动企业不断降低成本的过程中,也能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从而不断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最后,得益于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为平等的信息获取途径,亦能有效提升农村地区的互联网覆盖率,有力地弥合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平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数字服务的获取差异,促进经济社会优质均衡发展,以此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质生产力作为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点在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势头良好、动力充足、前景可观,已经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支撑。在以“新”促“质”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科研机构的关键支撑作用,动员全体劳动者积极参与其中,实现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贯通联动协同创新。

(此文刊发在《当代陕西》(2024年3月20日),作者系宝鸡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宝鸡基地)主任刘晓勇。)



上一条:刘晓勇: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

下一条:刘晓科:念好“新”“转”“融”三字诀,稳步培育新质生产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