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成果 - 正文


徐炜、杨忠泰:构建具有陕西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年02月08日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陕西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制造业为本、实体经济为重,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

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在现代化过程中,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产业体系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无论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未来产业的培育孵化,还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都是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

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通过科技创新牵引,撬动产业创新,可以推动克服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困难和挑战,不断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可靠支撑。在提升科技创新体系能力的基础上,加快补齐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短板,保障技术的全面供给支撑,能够实现以科技创新体系的健全性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整性;通过吸引聚集全球创新资源,加强科技创新驱动力,能够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保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先进性;通过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性支撑作用,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合力,把科技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能够实现以自主可控的科技创新体系保障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安全性。

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加速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科技创新工作寄予厚望,先后作出“走在前列”“迈出更大步伐”“取得新突破”等一系列重要指示。陕西高校众多,科教资源富集,在科技成果转化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陕西坚定不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势头已起,新材料等产业风头正劲,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加速建设。

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3》显示,陕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71.72%,较2012年增长了14.66个百分点,连续11年进入全国前10名。近年来,陕西着力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国产大飞机、载人航天等重大科研项目和“中国天眼”等大科学装置方面,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取得突破;在光电子、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一系列“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竞相涌现。

科创平台牵引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23年,陕西以“三项改革”放大秦创原总窗口效能,新增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0个,帮助企业解决研发需求851个,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000亿元。近年来,陕西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推动实现5G网络高质量覆盖,全力推进国家超级计算西安中心、国家工业互联网(陕西)分中心和行业分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优化全省算力和数据中心布局。

持续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近年来,陕西紧紧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民营经济发展、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等方面,加快推进一批科技创新高质量项目,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截至2023年9月30日,氢能产业领域,全省引育企业137家,有望培育形成主导优势产业;光子产业领域,全省聚集企业315家,形成了光子制造、光子信息、光子传感、生物光子等产业集群。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当前,陕西正在以项目建设为牵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未来产业,加速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让我们乘势而上,积极探索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陕西路径,努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干出新业绩、展现新作为。

加快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要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突出作用,推出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要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开展军民协同创新,疏通军民科技成果转化渠道,积极推动部分科技成果民用转化。要高质高效推进西安“双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秦创原总平台、“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最大限度地释放创新活力,推广“西安研发、地市转化”模式。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围绕主导产业谋划储备一批具有关键性、引领性、支撑性作用的高质量产业项目,充分发挥西安区位和科教资源优势,吸引国际知名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大院大所设立研发总部或分支机构,联合建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力促“政产学研金”各类主体对接。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着眼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注重布局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加大平台企业引育力度,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把氢能、光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传感器、新能源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产业链进行打造,布局一批旗舰型产业项目,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要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同向发力,强化政府主推的有组织创新,建立跨部门、跨学科、跨央地、跨军民优势科技力量统筹调配和攻关人才特殊调配机制,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产业创新需求,靶向部署一批重大科技研发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要加快从“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向“政府引导支持、企业主体牵引、产学研深度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转变,多方合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推动民营企业成为基础研究生力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实现补链强链延链,加快从“市场驱动后发追赶”的创新范式向“创新引领超越追赶”的创新范式跃迁。

(此文刊发在《陕西日报》(2024年2月8日),作者系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宝鸡基地)研究员杨忠泰。)



上一条:李建霞: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下一条:刘晓科:念好“新”“转”“融”三字诀,稳步培育新质生产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