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陈曙光】建设美好世界的中国方案

2024年04月02日  点击:[]

今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和生动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方案,为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目标引领、价值引领、行动引领、方法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彰显了中国外交的世界情怀,反映了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追求,汇聚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大公约数。正如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所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核心要旨是建设“五个世界”

作为一种建构性世界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旨是建构“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建设“五个世界”,涵盖国际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个领域。一是旨在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摒弃冷战思维、强权政治,避免重蹈大国制衡、集团对抗的修昔底德陷阱;二是旨在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摒弃排他性安全观、国强必霸逻辑,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维护共同安全;三是旨在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摒弃零和博弈、以邻为壑的旧思维,把和平共处原则发展到合作共赢新阶段,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四是旨在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摒弃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五是旨在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树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为对世界图景的总体规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建设性、创造性、和平性特征鲜明,是一种建构性的世界历史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这是因为,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普遍交往的大趋势,为了合力应对全球性风险,各国迫切需要以建设性的立场开展团结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作为一种“建构性世界观”,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对美好世界纲领的阐明、未来世界图景的刻画以及全球合作的呼唤,极大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建设性功能,为维系世界格局总体稳定、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奠定了世界观基础,提供了方法论引领。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必由之路

作为一种新型国际秩序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西方大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是“中心-边缘”结构和依附型世界体系,信奉的是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的地位观,丛林法则、零和博弈的利益观,西方中心、唯我独尊的文明观,抱团结盟、自我至上的安全观,这种观念与多边主义、多极化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与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走向不相适应,与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不相匹配。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筹划人类命运的唯一选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建设美好世界的必由之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要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原则,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各国与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各国与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各国与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安全保障,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谋求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多边取代单边,以共赢取代独占。世界命运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

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提供具体方案

作为一种世界历史纲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提供具体方案和行动倡议。“一带一路”建设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建设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是中方与相关国家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发展的倡议、合作的倡议、开放的倡议。这一倡议的目标就是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推动全球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宏大的行动计划,重点是三大全球性行动倡议。资本主义全球化形成了全人类的普遍交往,但并未均衡地增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资本逻辑支配下的世界市场体系、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危机,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以及西方文化殖民、制度霸权等问题依然危及人类命运。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应对国际安全挑战、促进文明互学互鉴,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和平发展崇高事业增添中国能量、贡献中国力量。

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作为一种新文明类型,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中国理念和中国智慧。进入21世纪,以西方文明为底色的人类文明正面临危机,单一的西方文明不可能继续作为“认同、意义、稳定、合法性和希望的本源”。世界各国需要共同努力,遵循“美美与共”的原则,秉持“自美其美”的自信,怀抱“美人之美”的胸襟,向人类贡献普遍认可的文化信息,达成普遍遵循的国际交往理性,重构与国际社会发展大方向相匹配的人类新文明。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种与西方中心主义本质对立的新文明类型,在若干方面贡献了具有超越性价值的中国理念。比如,在全球治理上,超越一方主导、几方共治的西方治理逻辑,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致力于建设良政善治的世界;在全球发展上,超越线性进化、梯度发展的传统逻辑,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致力于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在文明交流上,超越西方中心的文明优越,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致力于建设美美与共的世界;在全球安全上,超越自我至上、抱团结盟,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在国际合作上,超越以邻为壑、亲疏划界,倡导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致力于建设命运与共的世界;在国际关系上,超越中心边缘、主从依附,倡导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致力于建设公正合理的世界;在义利关系上,超越弱肉强食、零和博弈,倡导以义为先、义利兼顾的正确义利观,致力于建设合作共赢的世界;在价值追求上,超越普世主义、中心主义,中止多样化世界的同质化态势,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建设和而不同的世界;在大国关系上,超越国强必霸,倡导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理念,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致力于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在制度选择上,超越历史终结,倡导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致力于建设和谐共生的世界;在生态环境上,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倡导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致力于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等等。

(本文发表于《光明日报》(2023年09月27日12版),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曙光。)



上一条:【孙来斌】不断强化我们自己的理论思维

下一条:【刘波】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