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赵义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逻辑与理论意蕴

2023年09月28日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出发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于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唯物史观视域下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生成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彰显出人类文明形态的生成逻辑与发展趋势。从唯物史观视域看,人类社会形态即人类文明形态,其发展演进根源于物质生产,是由客观生产方式决定的。生产方式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最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匹配,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与原本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这时生产关系就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呼唤社会革命的到来,使变革了的生产关系重新与生产力相适应。随着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基础的变更,政治上层建筑和文化上层建筑也随之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不仅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构成不同文明形态兴衰交替的本质规律。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主义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不同发展阶段和文明形态。在原始社会,由于人们生活在生产力低下的共同体中,社会生产与分配只能采取粗陋朴素的形式,因此与之相适应的是原始的公有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中出现产品剩余,随之出现了私有制,这为占有奴隶提供了物质基础,原始公社逐渐走向解体,奴隶制文明形态产生。奴隶社会的典型生产方式是奴隶使用笨重石器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劳动,当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到青铜器、铁器等金属可以用于生产时,奴隶社会下奴隶生产积极性低下甚至会有意损害金属器具就成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于是社会发生变革,奴隶社会发展为封建社会,封建地主取代奴隶主成为统治阶级,劳动者成为佃农或者自耕农。随着生产力的继续发展,社会分工更加发达,工商业规模不断扩大,封建社会逐渐发展为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占据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劳动者作为雇佣工人向资产阶级出卖自身劳动力换取生活资料。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下,资本主义社会最终要被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二、资本主义文明形态是资本驱动的文明形态

以唯物史观观之,作为现代生产方式的典型形式,资本主义推动了传统农耕文明向工业化、民主化和都市化转型,它建立了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奠定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总体框架。在资本扩张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资产阶级“把文明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文明形态。

但资本主义文明不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形态,作为以资本为核心驱动的分裂型文明,这种文明形态具有内在对抗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文明时代是在‘恶性循环’中运动,是在它不断地重新制造出来而又无法克服的矛盾中运动,因此,它所达到的结果总是同它希望达到或者佯言希望达到的相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资本,资本的唯一目的是追求价值增殖,其他一切都是资本逐利的工具,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矛盾重重。这些矛盾突出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关系等方面。

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阶级关系。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指出,“因为私有制把每一个人隔离在他自己的粗陋的孤立状态中,又因为每个人和他周围的人有同样的利益,所以土地占有者敌视土地占有者,资本家敌视资本家,工人敌视工人……人类目前状态的不道德已经达到极点”。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与资本的矛盾是引发一切冲突和对抗的根源,在社会关系中直接体现为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资本家采取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压低劳动收入等手段榨取剩余价值,雇佣工人采取积极或消极手段与之抗争。这种阶级对抗最终导致社会分化、撕裂和人的利益冲突。

人与物的关系出现颠倒,人丧失主体地位。人本来应当是生产的主体,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活劳动从属于死劳动。在机器大工业中,工人要完全根据机器的特点来劳动,人成了机器的附属品,不是人使用机器,而是机器使用人。除此之外,虽然商品和货币都是人的劳动产物,但劳动者在商品经济中感受不到自身的力量,看到的只是商品特别是货币,头脑被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占据,物质主义和拜金主义兴起。

人与自然的关系趋于紧张,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超过了以往各个时代。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使自然界真正成为人的对象,“使自然界(不管是作为消费品,还是作为生产资料)服从于人的需要”。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大工业进步的同时,也极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但资本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取更多利润,将这种能力运用于破坏自然环境和掠夺自然资源,最终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集中表现为森林耕地面积急剧减少、淡水枯竭、各类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气候危机愈发迫在眉睫等。

资本的全球扩张,导致国际政治经济结构不平衡。最初,发达国家将落后地区作为廉价原材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进行商品输出;此后,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落后地区的廉价劳动力创造更多剩余价值;最后,国际垄断金融资本占据统治地位,金融资本跳过生产流通等环节,直接通过国际金融市场从落后地区掠夺巨额财富。与经济不平衡相伴随的是政治上的不平等,少数国家的霸权主义大行其是,随意压迫和侵略其他国家。这些都导致紧张、冲突、战争甚至世界大战。

三、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以资本为中心的文明形态,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阶级对立、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等问题,其总根源是资本及其增殖扩张的逻辑。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以人民逻辑超越资本逻辑,展现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全新图景。

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首先在于其文明创造主体之新。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文明底本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归根到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张等,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明属性。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式”,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定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道路和航向上引领人类文明前行之路。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追求。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确保广大人民以主人翁精神满怀热忱地投入现代化建设中来。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昭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精神文化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与西方物欲膨胀的现代化根本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的同时,努力推动形成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构筑人民精神家园。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反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民生福祉。中国式现代化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主张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人类长远利益计,宁可牺牲短期经济利益,也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将污染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的反生态做法实质不同,开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新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推动人类走向大同世界的中国方案,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本文发表于《光明日报》(2023年06月16日11版),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赵义良。)



上一条:【刘同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唯物主义沉思

下一条: 【王虎学】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