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动态 - 正文


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宝鸡基地)工作简报第4期

2018年09月27日  点击:[]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习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做的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气势恢宏,催人奋进,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又结合当前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实际,提出许多新论断新观点新思想,包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提法、新论断,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步骤,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等,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重要纲领性文献。

一、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辉煌成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力量。五年来,我们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都与理论创新密不可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上的成就与理论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促进和推动了理论创新,而理论创新又进一步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显著增强,这是理论创新力量的体现。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力,同样取决于它的理论创新能力。没有正确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是不可能有领导力的。尤其是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局势,面对国内复杂矛盾和重重险阻,会由于缺乏理论支撑而束手无策。无论面对国内深化改革的繁重任务,还是面对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党都能应对自如,不断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迈进,原因在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理论创新。这种理论创新表现在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新政策,表现在中国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而这也是党的领导力更加巩固、更加有力的体现。对我们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工作者来说,没有什么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从事研究更光荣、更伟大、更激动人心的任务。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实践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总结实践成果,推动理论创新,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可以读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担当结出的累累硕果。一是中国共产党敢于为信仰主义担当,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既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要言行一致,既然信仰着共产主义就当知行合一。从“不忘初心”到“革命理想高于天”,再到“将改革进行到底”,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共产党理直气壮讲马克思主义、讲共产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光辉更加普照,主义的力量更加彰显。二是中国共产党敢于为国家民族担当,体现了伟大的政治勇气。对中国共产党来说,56个民族是一个大家庭,13亿人民是一体同胞,宏大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体到“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都责无旁贷。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从全面深化改革到全面从严治党,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不避风险,这份担当豪气冲天。三是中国共产党敢于为世界人类担当,举起了21世纪新全球化的大旗。大国复兴从来不是独善其身,中国的发展是让世界变得更好。在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促进世界繁荣和谐、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责任担在肩上。面对“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的喧嚣,用“一带一路”倡议举起了21世纪新全球化的大旗;超越零和博弈甚至负和博弈导致的全球治理困境,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推进合作共赢,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把担当这一精神状态体现在改造客观世界上,就是勇于创新,不人云亦云,不因循守旧,不随波逐流;体现在改造主观世界上,则是自我革命,能一次次拿起手术刀给自己刮骨疗毒,浴火重生。勇于担当,让中国共产党不仅当之无愧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政党,也名副其实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

三、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1956年,党的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6年后的今天,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新的重大论断。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呈现的新特征、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我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正在迈向制造强国,说生产力落后已经不符合现实了。而另一方面,人民群众面对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平衡主要是城乡收入不平衡、地区之间不平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地区间要协调共同发展。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阶段的提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

四、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智慧、勇气和担当,具体体现在报告中一系列新判断、新提法、新概念、新部署、新要求上。新判断,一是认为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二是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三是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现了新变化。新提法,就是习总书记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新提法。新概念,就是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新概念。习总书记要求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新部署,就是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新要求,就是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

继“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十八大党章后,大量明晰、可操作的生态环境保护细节,首次出现在十九大报告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被细化为多方面的具体部署。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比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有了进一步拓展。“美丽中国”一词,在报告中三次出现。这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重大创新。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中国最突出的不平衡之一,就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平衡,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的不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的不平衡。强调“美丽”,正是针对这一痛点。对这一目标的实现路径,党的十九大报告亦有更具体、可落实的安排。推动资源节约是中国绿色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十九大报告将降低资源消耗进一步细化为降低能耗、物耗。此前,无论是党代会文件,还是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物耗”一词都很少出现。这意味着,中国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工作将做得更细、更全面。针对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报告也作出了更加细致的部署,包括明确提出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等。对于构建环境治理体系,报告提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与此前“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等提法相比亦有明显细化。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不仅将铺就通往“美丽中国”的道路,亦将助力世界生态环境保护。眼下,气候变暖、臭氧层耗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问题正困扰全球。中国正在形成不同于西方的、基于东方智慧的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方案,对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作用日益突出。中国将开启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新时代。

六、关于从严治党伟大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过去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上新高度。打铁必须自身硬。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仍将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现今反腐败斗争形势作出的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经验成果,提出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思路举措。这对于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在新的历史阶段团结带领广大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是在法治轨道上深化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强化党的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工作目标是“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报告阐述了这一体系的架构、布局和重点,如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深化政治巡视,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等。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过往经验表明,政治生态遭到破坏的地区,归根结底都是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造成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党内政治生态持久的风清气正,关键要坚持不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着力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建设,全面提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将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部署,更加重视政治建党,更加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扎实抓好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党的十九大是一次谋划中国美好未来和宏伟蓝图的重要会议,是一次对中国和世界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会议。我们一定要把学习宣传和研究解读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同时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时贯彻落实到学习和工作当中,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积极投身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上一条:我校省重点“中特中心”组织专家团队赴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洽谈智库建设

下一条: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宝鸡基地)工作简报第3期

关闭